• 主页 > 体育问答
  • 法英德中办事风格的差异:从丢针事件看各国特点

    想要证明“失败是胜利之母”这个命题的人,常常举出爱迪生等人的胜利事例作为证据,却忘记了这是一个可以证明或证伪的命题,反面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多少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未取得过任何胜利。他们本可以临危受命,在其他领域寻找更合适的发展空间,却因为相信“失败是胜利之母”这个说法,一路走到底,结果却走进了死胡同,错失了很多人生好机会。再加上现在学生写的作文,大多都是“记住有意义的一天”的作文。在这样的思想训练下,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不太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或经历,而是直奔“意义”之路。 于是,盲目升华的“意义”充斥在纸面上——老师从来不告诉学生,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重复的,只是活着,按照生命的规律运转。其实,这何尝不是生命最实质的意义?就像一年四季,一天的清晨、中午、黄昏、夜晚,就像花朵的开花与凋零,就像每天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月亮的盈亏,看上去都平凡无奇,一直如此。然而,正是这种“一直如此”却完美地镶嵌在了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里。如果一定要无视这样的平凡生活,一定要在这样无尽的日子里寻找更大的“意义”才能得到满足,这就会导致一些幼小的心灵从一开始就向往“生活在别的地方”,鄙视平凡的日子,志向远大,成长为一个难以坚守当下生活,难以老老实实扎根于此时此地的人。

    哲学生活真理的知识_生活常识和真理_真理的生活例子

    说白了,这些千篇一律的思想,无非是告诉人们要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要去关心用了什么手段才达到这个结果,或者忽略了哪些重要的过程。这种不证自明的常识性错误,如今却成了不容置疑的真理,主宰着越来越多人的头脑,实在令人担忧。为了得到一根针,不惜把铁棒磨成针;为了所谓的胜利,不惜遭受无尽的失败。——如果我们只把这类格言、谚语片面的意义告诉孩子,而不引导学生质疑既有的观念,不培养他们怀疑一切、追求真理的勇气,那么这样的格言教育,其实就是在鼓励人们放弃自己的大脑,肆意妄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讲究效率和成本,不讲究审时度势、灵活变通。结果,社会现象中的一些怪胎层出不穷。 比如,有的城市为了应付全国卫生城市评比,居然把臭水沟里的水都抽干,再注入清水甚至矿泉水;再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善举目标,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铅笔、橡皮擦像捡到宝一样交了上去……更可笑的是,这些事情即使被揭发,也会因为当事人的“好心”而被原谅。这就好比“大跃进”时期,一些农民家庭出身的高层领导明知道一亩地不可能产出几十万斤粮食(就算堆起来也堆不出那么多粮食),却还辩解说不想破坏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哲学生活真理的知识_生活常识和真理_真理的生活例子

    ——这意味着,只要动机和目的是“革命性的”,手段是否含有欺诈成分,都无所谓! 还有这样一个笑话,老师问学生:今天你做了好事吗?学生回答:做了,我和小明帮助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说:很好。但学生又补充道:可是老太太根本不想过马路。 ——虽然是笑话,但你能在我们周围处处闻到怪异的道德氛围。帮助老太太过马路、物归原主,这些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是基本的常识,但现在却被宣传为伟大的壮举。久而久之,常识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遗忘。这种一味升华常识,从而使真正的常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宣传方式,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入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人人都期盼道德英雄、精神榜样、“不谋私利,唯利是图”的人。 他们希望一切都由他们来做,而他们自己却悄悄地逃避一个正常人应该履行的基本责任。所以,一个用做好事的理念来支撑自己道德体系的社会,表面上看是在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但实际上却是在导致每个人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使他们失去履行道德义务的积极性。表面上鼓励大家做好事,却不注重自我的人格修养,就是在鼓励民众中建立道德神话;而一个社会如果过分依赖道德神话,民众的常识就会被淹没。

    很多时候,一个人做好事,往往会引来一大群人利用他。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途》一书对这种现象有精彩的分析。比如,一个人基于善良的天性,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免费帮助居民修理电器。结果,大家带了一些坏了的、不能再用的电器,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和零件,却换来只能多用几天。从经济效益来看,得不偿失。从社会效益来看,也造成了一人学雷锋,许多人利用的庸俗局面。所以,做好事作为个人道德表现,值得赞扬,但把推广做好事作为道德运动,并不值得提倡。《大学》说,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以修身为根本。 凡欲治国平天下者,必先端正心,诚心诚意,修身养性,齐家齐家。没有这种内在的人格力量,所谓的道德不过是一种演戏而已。以上都是常识问题,只是因为我们远离太久,而成为异类。所谓回归常识,就是要时时反思身边发生的一切,时常质疑那些看似有理有据的教诲。然后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再来;真正的革命与解放,应该从常识开始,从我们习以为常、不曾留意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ic.cn/html/tiyuwenda/5066.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