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感兴趣的就是玩手机、看动画片。暑假幼儿园放假,爷爷奶奶也没法照顾他,他好像没什么自控力,视力也差了不少。”子琪妈妈说。
减肥是刘冲摆在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从小就有点胖,这么小的孩子控制饮食比较困难,我们也很担心如何控制他的体重。”刘冲的父亲告诉记者。
事实上,我国学龄前儿童青少年体质素质较差的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前不久启动的中国宋庆龄儿童青少年体育教育与健康发展专项基金,致力于改变我国儿童肥胖率、近视率不断上升,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与质量普遍不足的现状。
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公开报告显示,近20年来,中国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长了1.45厘米,但整体体质却明显下降。中国青少年的柔韧性、爆发力、肌肉力量、耐力、肺活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肥胖率、近视率仍居高不下。
“在中小学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近一半的学生需要戴着厚重的眼镜才能看黑板,而很多有经验的体育老师都会提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似乎越来越差,长跑不及格的学生逐年增多,很多学生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明显缺乏锻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与睡眠科主任李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开真此前也对媒体表示,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3至6岁儿童肥胖超重率已达30%。结合全国情况,我国3至6岁儿童肥胖超重率已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强调“体育在整个教育行业中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然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明显短板。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足,体育师资短缺,场地设施不足,学校体育评估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对学校体育支持力度不够。”
“重智力轻身体”多重因素影响体能
李艳分析称,从科学的角度看,孩子上述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影响的结果。
“首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大,青少年没有时间运动,更注重手机、网络等放松方式。而这种放松方式往往导致青少年睡眠和作息不规律,进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李燕说。
正如李艳所说,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针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的65%和美国的63%的水平。
王开珍还认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幼儿园老师只注重幼儿文化艺术教育,重智力、重艺术,轻体能,导致幼儿园小朋友即使想上体育课,老师也不会教,所谓的体育课多数情况下就是让小朋友玩的。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她认为,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挑食、喝冷饮、服用过多补品,会造成消化系统紊乱,甚至体力下降。此外,在她看来,目前的医疗体系中,抗生素泛滥,让青少年体质虚弱,无法应对学习压力。
科学度过假期尤为重要
此外,李艳在门诊观察到,每到暑假,各大三甲医院的心理治疗预约在短时间内就被全部预约满。“很多孩子在假期被家长送去心理治疗师‘聊聊天’,处理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孩子中,因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问题的比例非常高。”她表示,很多孩子在校期间学习非常紧张,睡眠不足严重。假期里,迫于家长“怕输”的焦虑,他们还纷纷报读各种补习班,几乎没有时间放松和娱乐。
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较高,达到68.2%;35.3%的城市初中生课外辅导费用超过8000元。高压之下,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十分堪忧,甚至出现各种身体问题。
李艳建议大家要更加科学地度过假期,首先要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她强调,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是维持人们学习、工作的重要心理功能。
同时,每天要出去锻炼身体,保证身体强健。“如果做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让人心情愉快,更能专心学习和工作。推荐的有氧运动有慢跑、瑜伽、游泳、骑自行车等。”她说。
此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空闲时间多带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爱心,让青少年学会分享、学会爱,让他们更加珍惜生命。”李艳说。(记者曹秀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ic.cn/html/tiyuwenda/4598.html